第1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与现实婚姻、企业经营一样,一个国家同样也有七年之痒一说。纵览我国2001―2007年在洛桑《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的排名,我们惊喜发现中国竞争力突破了这样经济周期律,成功实现七年未痒,并于今年首度超过日本和台湾跃升到世界第15位。
2001: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8位
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质量指标偏弱
200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47个国家中,中国竞争力处于第28位。而教育和人力资源指标处于优势的都是数量指标,譬如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均排名第一、就业比例排名第二、人口负担系数排名第六,但是许多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是弱项,比如文盲率居第44位、熟练劳动力排名第44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第42位、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的已获得第47位,可见,人力资源和教育的质量是我们的弱项,影响了国际竞争力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报告显示,2000年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特别是亚洲地区经济迅速复苏,中国香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1999年的3.5%提高到10.5%,新加坡增长率也达到了9.9%;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纷纷取得了8%以上的增长。从全球GDP增长排名看,中国香港排在第一位,新加坡第二,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和第七位。报告指出,伴随经济增长,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从而使该地区的竞争力普遍增强。
2002:中国竞争力排名第31位
科技直接产出指标情况进步较快
在2002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总体排名第31位,其中科技竞争力排名第25位。
2002年《世界竞争力报告》评价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9个,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第31位,比2001年提高了2位。按照调整后科学基础设施的21项科技要素指标的综合排序,中国列第24位,也比2001年提高了2位。
为充分利用洛桑报告的历年数据,按照该报告的原有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算法对2002年各国的相应数据重新测算,结果中国2002年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为第25位。2002年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上升,主要是2000年全国R&D清查结果中R&D经费、R&D/GDP、企业的R&D支出等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从历年的评价来看,在洛桑报告的评价体系中,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总体排名基本稳定在第25至28位之间,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
2003: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9位
浙江省以惊人速度领先世界经济增长
世界有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近期公布了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排行榜。此次在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排在第29位。
从IMD选定的59个国家和地区来看,只有四个国家2002年的GDP总量是下降的,其他5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是增长的。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中国和中国浙江省以惊人的高速度领先世界经济增长,2002年其经济分别增长8%和12.3%。
2003年的排行与2002年相比,一个特点是改变了过去只有国家才能参加排行的情况,增加了8个地区参加排行,如中国的浙江省,就单独作为一个主体参加排行。另一个特点是将这59个国家和地区按人口进行了划分,人口超过2000万的为一组,不足2000万的为一组。
2004: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4位
中国成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浙江省与印度全球进步最快
2004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的评比对象包括60个国家和地区,评比的项目多达323项。本年度的洛桑报告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表现突出,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都有大幅度进步。其中,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中国内地的排名由2003年的第29位上升到第24位。报告预测,亚洲大国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上升势头,将使全球竞争力排名在不久的将来发生重要变化。
2004年洛桑报告指出,中国去年的经济成就突出,国民经济增长9.1%,外汇储备达4000亿美元。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国。这次报告还预测,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区之一。
2005:中国竞争力排名第31位
内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受全球瞩目
根据2005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最强的10个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冰岛、加拿大、芬兰、丹麦、瑞士、澳大利亚和卢森堡。中国内地排在第31位。
近年来中国内地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受到全球瞩目。虽然经济发展强劲,但此次在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从2004年的第24位降至第31位。据IMD解读,在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企业界进行调查时发现,业内人士对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持续力不十分肯定,同时由于金融体系、基础建设以及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因素,或多或少对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也产生了影响。
2006:中国竞争力排名第18位
评估认为中国内地缺乏资深管理者
2006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大幅提高,从去年的第31位跃居到第18位,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
在单项评比中,中国内地的排名仍存在两极化的现象。经济表现一栏成绩最好,排名全世界第3,其中就业率更是高居榜首。而尽管中国内地的公共财政也是世界第一,但由于商业立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使得政府效率排名第17位。商业效率是中国内地落后印度的惟一一项,但与去年相比进步了20名之多,由第50位升至第30位,拉低分数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估小组认为中国内地缺乏资深管理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印两国排名都被甩在后边,中国内地排在第37名,印度排在第54名,其中污染及城市规划一项,中国内地倒数第一。
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在四大类经济指标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经济表现保持了第3位的水平;政府效率排名上升到第17位,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名列第30位和第37位。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体系和企业的改革和治理,是中国竞争力排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7:中国竞争力排名第15位
位次提升不意味着已经处于竞争力最高群体
2007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2006年的第18位升至第15位,而且排名18年来首次超越了日本。
今年中国内地在“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4大指标中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经济表现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仅落后于美国;政府效率排名由第17位升至第8位,升幅突出;企业效率排名由第27位升至第26位;基础设施排名由第33位升至第28位。
第2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报刊开始改革,报刊数量和发行量激增,截止2010年底,全国专业体育报刊已达到数百种,涌现了一大批如《中国体育报》、《体坛周报》和《南方体育》等的全国影响大的专业媒体。但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体育报刊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体育报刊经营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体育报刊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体育报刊及其经营策略现状研究
·我国体育报刊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与报刊发达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上的不同,体现在报刊这一特殊商品上的管理方式、发展阶段、经济以及人文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纵观我国报刊几十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体育报刊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 报刊数量众多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报刊改革发展以来,我国体育报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我国体育期刊的数量已达到150余种,其中大众体育期刊仅百种,且体育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体育期刊的分类更为多样。既有像《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性极强的体育科学类期刊,也有如《体坛周报》、《篮球报》等体育大众类报纸和期刊。
(2)体育报刊内容的多样性
竞技体育是体育报刊报道的主要内容,竞技体育运动的多样性、赛事结果的未知和悬念性对体育爱好者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体育报刊的内容,也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报刊的发展。
(3)体育报刊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还是观赏体育运动,人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休闲和娱乐的乐趣。体育运动的这种独特魅力吸引着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和追逐,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广大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传播体育的主要窄梯体育报刊来说,自然也就被注入了娱乐休闲的成分,并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国体育报刊经营现状
当前,我国体育报刊市场非常繁荣,越多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运动和休闲,各个省市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越来越多;而参与运动、调节身心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作为人们了解各个运动项目信息的主要载体——体育报刊自然也就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喜爱和青睐。通过调查我国体育报刊的经营情况,本研究得出我国体育报刊的经营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压力增大
近些年,我国体育报刊因拥有的良好社会环境、激情运动精神和广泛阅读群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在社会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和公众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我国体育报刊经营承受着行业内外巨大的竞争压力,经营压力日益增大。
(2)市场格局逐渐清晰
目前我国体育报刊的市场格局逐渐清晰,《体坛周报》、《足球》、《南方体育》在体育报纸领域逐渐将竞争者甩在身后,而《当代体育》、《全体育》、《灌篮》等体育期刊也逐渐开始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3)报刊经营未成气候
相比汽车类、时尚类和都市报刊类,我国体育报刊的发展和经营状况仍不理想,许多体育报刊的影响力、资金和人力资源都难以形成气候,能形成集团优势的报刊极少,普遍存在报刊盈利方式单一,经营能力相对不足。
我国体育报刊经营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分析我国体育报刊及其经营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我国体育报刊经营现状中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广告经营不足
广告收入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各大体育报刊发展的致命伤,就连《体坛周报》、《足球报》这样的行业龙头老大都未能幸免。我国体育报刊在广告经营、广告销售中存在的不足,导致了我国体育报刊在其广告经营上的先天缺陷。按照《体坛周报》在2001年提供的发行记录(详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体坛周报》总的发行量有近182万份,但分摊到各个城市的和各个地区,《体坛周报》的发行量就很少了,远不能与单个城市的早报或晚报发行量相比,这导致了广告客户在体育报刊上的广告投放量很少,报刊的广告经营收入少。
表1 《体坛周报》的发行量部分地区统计
·体育报刊人才严重缺乏
由于每天发生的体育事件是有限的,各大体育报刊对事实性体育新闻的报道基本大同小异。因而,各大体育报刊的不同性和独到之处在于体育报刊的评论和访谈,而这取决于采稿和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当前我国体育传媒专业人才普遍匮乏,优秀专业的体育评论员少之又少,这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报刊的趋同倾向严重,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期刊的发展。
·体育报刊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大综合媒体的竞相报道体育赛事,国内外体育报刊的发展都逐渐出现萎缩状况。如英国唯一的一份体育专业报刊《Sport First》正面临倒闭的风险,而美国已经没有一份专业的体育报纸,而我国国内的专业报刊业同样如此,如《体坛周报》现在的消费群相比2004年韩日世界杯前已经减少了近一半,体育报刊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我国体育报刊经营体系的构建
体育报刊的经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各个体育报刊应将报刊经营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考虑。本文从体育报刊经营策略系统化、全局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体育报刊经营体系的建议。体育报刊的经营体系结构由经营体制、经营团队、经营资金和市场定位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以下选取体育报刊经营策略体系的第一层体制、资本、人才和定位做重点探讨。
(1)经营体制
体育报刊应改变传统的体育经营体制,充分发挥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体育迷的优势,通过较大的发行量来带动广告投放的增加,实现二次售卖,同时积极推行广告——采编、广告——发行、广告等多种促销手段来改变传统的经营体制。
(2)市场定位
体育迷购买体育报刊的目的是为了从中找出令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因此超前、准确的市场采编定位是体育报刊在发行大战中赢得主动的根本。各体育报刊应通过树立采编内容权威、打造特色品牌栏目、注重独家报告、由单纯采编向策划、采编转变等手段来突出报刊的使用价值和个性化特征。
(3)人才策略
由于专业、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缺乏,国内各大体育报刊的人才争夺十分激烈。体育报刊应通过优厚待遇聘人才、人才国际化、人才专业化、制定合理分配制度等措施来吸引和拓宽体育人才的培养渠道。
(4)资本策略
目前,我国体育报刊已进入大投入大产出、不投入不产出的的发展阶段,各大体育报刊对资本的需求已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体坛周报》、《足球》等各大优势体育报刊应充分利用品牌知名度高、报刊发行量大,积极采取股票上市、收购兼并、控股扩张、跨领域投资等资本经营策略来实现资本重组、规模扩张。
第3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今年4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中国2013年货物贸易总额达25.8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9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在成功登顶世界第一后,中国依然面临着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等诸多积弊,令中国从第一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之路显得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商务部正在制订的打造“贸易强国”的文件,正是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上述要求。商务部即将出台的这份文件,将成为首份对中国打造“贸易强国”具有指导性意见的文件。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四位一体打造贸易强国
在该文件出台之前,先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
《中国经济周刊》从商务部多方了解到,2013年初,商务部成立了一个“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课题组,当年底该课题组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下称“课题报告”),对新时期如何打造贸易强国作了深入的研究。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商务部的这一课题组,采用了高配的组织架构。课题组由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牵头并担任组长,报告由商务部外贸司、产业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三方共同完成,主要围绕“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四方面展开。据知情人士透露,课题报告完全是为商务部即将出台的“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文件打基础,“文件是在此报告基础上形成,文件起草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目前正在走程序,不久将出台。”
“报告主要围绕如何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展开。从目前的国情以及外部环境来论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性。”参与了课题报告的霍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身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透露,课题报告提出了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思路,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配套内容还涉及营销网络、跨国公司的发展思路、海外投资以及下一步如何发展服务贸易等。
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霍建国表示,课题报告从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的建设进行论述。“关键是市场环境,报告主要强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课题报告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集中精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起引导性作用,避免直接主导企业的竞争行为,更不应该具体规划哪些企业该做什么,哪些企业该如何调整,应让经营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霍建国说。
随着信息技术向世界经济各领域的渗透,电子商务成为新时期贸易的重要平台与手段。霍建国认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很有必要形成一些新的贸易平台,“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还是不错的。还有网络销售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一些大型的交易展会的平台,在课题报告中都得到了肯定。”
2030年前后
“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目前,中国的出口产品多数源于加工贸易而非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中国是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却经常饱受贸易规则惩罚之苦。商务部日前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显示,中国仍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
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合理的卫生检疫标准等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增多,对企业利益和产业发展形成制约,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依然严峻。
改变是必然之势。商务部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就是通过国务院、商务部联合几个部门下发文件,来推动各地对打造贸易强国的重视,组织实施打造贸易强国进程。”
“中国缺的不是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优势,而是经营的竞争力。”霍建国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产品的经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跟踪、维系、后期服务的能力都不足,“而培育‘竞争新优势’就是要围绕这些能力,创造条件使其尽快提升。”
早在2010年4月,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公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下称“战略报告”)为贸易强国初步描绘了愿景。
战略报告提出,未来2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即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而在第二个10年即到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而在霍建国看来,外贸强国至少要在品牌上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有市场的拓展能力、海外营销的能力,以及技术研发和售后服务。“课题报告提到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这其实涉及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竞争。”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可视为新形势下商务部推出的中国打造贸易强国的“杀手锏”,再结合4年前商务部出台的战略报告,中国外贸由“大”转“强”的“路线图”已基本明朗。
两者虽同属商务部部级重大课题,但提法却有不同。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了“贸易强国”的概念;而课题报告,提出的是培育“竞争新优势”,业内分析认为,虽然提法不同,但意思一致,“后者主要是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相契合。”
比较两份报告看,打造贸易强国的“路线图”基本不变。据霍建国介绍,中国将在2020年初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贸易强国,在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下,外贸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到位。但距离真正的外贸强国恐怕还需要再巩固提高若干年,估计会到2030年。
迈向“贸易强国” ,
高端制造业还是服务贸易先行?
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已成业内共识。
要打造贸易强国,产业升级是必然。但目前业界对“打造贸易强国是优先发展服务贸易,还是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存在争议。
商务部课题报告认为,制造业技术升级是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必备条件。“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直言。在他看来,改革开放35年来,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导致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一大障碍。“尤其是汽车行业,应当说是一个失败的行业,到现在核心零部件都是靠进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只有50%的产品是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更少,只有25%的产品是自主品牌。“从2010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总量都超过了本国的产量,汽车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超10%,但是发动机、变速箱是谁的?核心零部件到现在都是靠进口,到现在我们都不能说汽车是中国制造,只能说是在中国组装的;更不能叫中国汽车制造厂,中国只是汽车的装备厂、组装厂。” 周世俭说。
他认为,多年来“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是,中国的市场让出去了,但技术却没有换来;即使换来的,也是二流甚至是不入流的技术,没有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大规模引进不但没有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反而侵蚀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基础。
飞机制造也不例外。2013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了一份关于在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飞”)生产737MAX内侧襟翼的多年期合同。
这在业内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预示中国可以为波音公司全系列机型提供结构组件。但在周世俭看来,素有中国军机摇篮之称的西飞,虽然诞生了我国航空史上的多项第一,但是出口的也仅是附加值低的零部件。
“西安飞机制造商主要给波音飞机生产起落架、密封舱门、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生产得很不错。而美国自己的制造商生产的是飞机的机头、发动机、电子操控系统,美国生产的都是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我国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组件。我到波音总部参观,一架飞机是由17个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但核心技术都是美国制造。”周世俭感叹道。
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也很明显,逆差持续扩大。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很多人没搞明白,我们是要发展服务业,还是通过发展服务业从而打造一流的制造业。”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认为,重点还是要通过发展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如果没有高效率的服务业,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制造业,二者相辅相成。“现在的问题是,只专门发展制造业,却忘记了服务业和它的密切联系。”
第4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一份全面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的年度学术报告,自2010年以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连续出版《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作为体育领域内的连续性年度报告,第4本体育蓝皮书在对体育竞赛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场馆业、体育传媒业等传统产业研究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过去一年体育领域的热点事件,对包括但不限于足球改革、赛事版权、路跑市场等进行研究梳理,多角度地呈现了我国体育竞赛业的发展状况。
新版体育蓝皮书就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几大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井喷式发展的马拉松赛事,作出我国路跑市场的相关分析;由英、美大学校际竞技体育发展,总结了业余原则、现代组织和商业运作三大特征对中国的启示;由关注改善学生体质的治本之策,产生对教育机制、体育观念等深层次问题的探究。另外,本年度报告首设区域篇,将视角对准了中国农村的“NBA”――创立于2006年的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来探究该赛事对广西民间篮球运动的规范化尝试以及对中国篮球的重要意义。
报告还指出,体育用品业经历近4年衰退期后,终于开始复苏回暖,同时在创新和标准化之路上也有一定进展;体育场地存在人群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程度低、体育场地投资主体单一、体育场地分布不尽合理等问题;赛事版权争夺呈现白热化趋势,版权价格涨幅甚至高达10倍……
在中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研究中,2013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增加值达2087亿元,同比增长7.8%,占GDP的比重为0.367%,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4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达2418亿元,同比增长15.89%,连续8年保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自2011年后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第5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体育广告的文化内涵
体育广告活动是文化活动。18世纪风行法国的自行车运动是体育广告发展的初始阶段,法国的自行车运动观众关注度非常高,加之该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特点,广告商尝试在运动员的身上和自行车上植入观赏广告以吸引观众,取得了极好的传播效果,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
体育广告渗透在体育运动的各个角落。在20世纪60年代初,可口可乐公司用五颜六色的双翼机为可口可乐做广告,这一独特的广告创新模式,引起了人们纷纷驻足观看,通过这种传播模式,使可口可乐公司赢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被传为佳话的英国热气球广告,凭借梦幻般的图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收看,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类似的还有法国登高广告和德国风筝广告等,广泛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使企业名声大幅提高,产品销售成倍增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在一场大型的体育赛事中,不仅运动场及周围建筑可以展示商品,而且运动员的身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商品展示台,例如,发型、发带、护腕、袖带等部位都标有商品的标识,这种行为充分展示了现代体育广告的人类智慧和文化创造力。
体育广告演绎着文化的流变。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竞技体育及大众体育中,人们及运动员对体育器材和体育产品的高科技要求越来越人性化、环保化、时尚化,从而促进了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例如,美国耐克体育用品公司牢牢地抓住这一需求,不断开拓市场,增加科技含量,确立了体育用品市场的龙头标杆。耐克公司受非洲运动员赤脚跑步的启发,通过市场调研,增加科技含量,终于研发出让运动员有赤脚跑步感觉的轻便运动鞋,凭借舒适耐用、健康环保等特点,很快占领了运动休闲鞋市场。面向大众,在耐克体育用品中注入了流行元素,设计出了深受青少年追捧,代表着时尚流行生活态度的时尚之品,提升了消费者的审美品位,顺应了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发展需求,从而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体育广告是一种强势的文化传播媒体。体育广告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进行广泛传播,更可以通过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广泛传播,近些年,大型体育赛事的广告传播得到了广告商的极大重视。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已经成为广告商的必争之地,因为这种大型比赛承载着更多的体育商业价值等信息。有统计资料表明,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品牌认知度,需要投入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用,才能提高1%的知名度,而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相同的广告投入,能获得10%的知名度。这些均可以充分说明体育广告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育广告的传播特征
利用“名人效应”。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奥运冠军或世界冠军,以及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企业挑选体育明星做广告,以便利用其广泛的号召力,使受众广泛关注该企业和产品,成为关注的焦点和主题,有效地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美国耐克公司挑选刘翔做广告代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锐步体育用品公司邀请姚明为其做广告代言,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李娜在2011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夺冠,作为中国体育的新形象代言人,李娜注定要在商业世界掀起一股热潮,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希望通过李娜来开拓中国市场。不仅耐克、劳力士等世界品牌纷纷找李娜代言,而且国内众多知名品牌也在积极联系李娜进行广告合作。
广告的最佳时机是大型的体育赛事。近些年,随着体育运作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广泛、频繁开展,尤其是一些大型体育比赛,例如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各运动项目的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等赛事,吸引了众多参赛国家和团体的关注。研究表明,在大型体育比赛期间,观众对体育赛事以及相关体育信息的关注度大幅度提高,进而会关注体育广告并产生购买行为。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有32亿人收看,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观众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超过20亿,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如,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实行商业化运作,广告和电视转播两大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0%。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广告收入则高达5.3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6%。我国也正在对体育赛事运作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并尝试接轨,增加融资途径,减少国家拨款,进一步深化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的运作程度。
从广告文化看我国体育广告发展的影响因素
广告公司实力有限。由于体育广告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管理体制、运营模式还不完善,优秀人才也十分紧缺,从而导致我国体育广告公司的竞争力不足,无法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争取成为正式赞助商。众所周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广告商的必争之地。由于我国体育广告公司的运作经营、管理体制及人才供应等方面竞争实力有限,尚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在重大比赛中的广告竞标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广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事业商业化进程有限。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运营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必然选择。如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的运作和管理模式,那么竞技体育就会失去市场,就会减少更多的收视率和重视程度,将对体育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也进一步说明,通过商业化的广告市场运作,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引入商业化行为,从而一改过去几年连续亏损的局面,从此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使得以后的每届奥运会都成为各国激烈争办的舞台。近些年,我国体育在走向市场化、职业化和商业化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这一巨大的商业市场吸引着赞助商、广告商纷至沓来,反过来,广告商通过广告的收益又反作用于竞技体育,促进竞技体育运动大力发展。但我国大多数体育项目的商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进程并不理想,仅仅几项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不足以撑起体育广告市场的舞台,制约了我国体育广告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的普及化较低。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我国兴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把更多的人群吸引到体育运动当中来,参与并关注体育运动,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的真正价值。但是,我国全民健身的热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相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依然很低,全民健身的热潮只是在一些城市、少数居民中展开,更多的人口没能真正地参与进来。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体育运动及体育广告的受众关注度。因此,要加大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力度,提高体育人口数量,使更多的人成为体育广告的购买者。
总之,体育广告是伴随着体育产业和体育运动的发展进程而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经济增长点,其形成过程与竞技体育商业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体育广告作为一种强势的文化传播媒体,属于文化的范畴,一种特殊的广告文化现象,记录着文化的发展变迁。利用“名人效应”,并选择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广告选择是体育广告传播的主要特征,从广告文化角度看,我国体育广告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并在法律框架内给予约束,从而促进体育广告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郁健、曹池龙:《我国体育广告现状及对策分析》,《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3)。
2.黄恩洪:《体育用品广告语言特点及文化蕴涵》,《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3.袁燕:《体育品牌广告之文化内涵探视》,《作家》,2008(14)。
4.赵英俊:《广告中体育元素的运用与表达》,《体育学刊》,2010(10)。
5.高春明:《影响我国体育广告发展的因素分析》,《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7)。
第6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现在《强国梦》依然拥有那么多读者,这并不是赵瑜所愿意看到的,反而他更愿意看到他的文章和批判的体育现象一起消失,就像鲁迅当年所说,希望自己的文章和文章中所攻击的现实都能够速朽。但这何其难哉!批判性文章和它所批判的现象一旦速朽,那么他著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1 《强国梦》一出,谁与争锋
以前的体育报告文学,基本都是“冠军文学”:运动员经受挫折,经过顽强拼搏最终战胜困难,取得胜利。这种报告文学主题(如祖国荣誉、团队精神、拼搏意识等)先行、公式化、说教。正如书中批评的“写矛盾无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然后关键时候想起党,困难时候想起祖国,荣誉时候想起人民”,这和事实情况严重不符。而《强国梦》的批判性、思想性的文章适逢其时,如一声春雷,让人振聋发聩,所以它能流行社会各阶层。颇有《强国梦》一出,谁与争锋的味道。
6万字的《强国梦》一经《当代》(1988年第2期)刊出,就洛阳纸贵,人们排队争购。北京体育大学的墙报也登出该文摘要,并大量复印全文以满足广大师生之需要。作家出版社一次就印了7万册单行本,后又加印8万册。此外,《强国梦》还获得1988年中国潮报告文学奖、1992年《当代》文学奖。
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汇报》等均全面肯定《强国梦》,认为它是一曲冷峻的体育之歌,是真正体育精神的高扬,是对体育文学的历史性突破;突出特点是作者跳出体育看体育,以文化的意识统摄,将体育与政治(主要是改革)、文化与人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批判过分强调金牌导致比赛对人的压迫和异化,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在体育中应有的地位。而《中国体育报》等报纸却认为:“它对体育工作――无论是竞技体育、金牌战略、训练体制,还是群众体育、场地建设、体育科研都妄加否定,对广大体育爱好者、运动员、教练员、体育领导干部无不攻击、指责或嘲讽,严重歪曲中国体育的实际,实为一株全盘否定中国体育的毒苗。”
读到这里,我们会问:赵瑜是何许人也?这部报告文学写了什么?为何它如此风靡而又饱受争议?
2 问题的发现者
赵瑜,1955年生于山西,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他20世纪80年表的报告文学《中国的要害》,在国内文学界产生了极大反响,成为文学界知名度很高的报告文学作家。此后,赵瑜接连推出《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以及《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等,都在社会各界几度轰动,引起争议,影响深远。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写出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牺牲者》、《晋人援蜀记》、《开眼》等,同样是受到各方好评,为不太景气的报告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他的作品获得过中国作协第3届“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中国潮’报告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中国首届环境文学奖”和“徐迟报告文学奖”等。
这样一位作家为何对体育界如此了解,剖析体育现象为何又如此入木三分?原来此人为体育学者李力研生前挚交,热爱体育、关注体育,平时喜欢和李力研一起针砭体育现象和社会时弊。年轻时参加过篮球、自行车、游泳等项目比赛,且拿过大奖,可谓半个体育人。由于他长期把玩体育,游于其中,集思考、调查、访谈于一体,对体育的认识自然高于多数体育人,写体育类文章受欢迎自是理所当然。
其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的出版对当时中国体育界内外都是一个冲击。《兵败汉城》算是强国梦续尾之作,水准稍有下降;《马家军调查》挖掘问题深入,但语言略显哕嗦。而《强国梦》涉及的体育面广,问题意识强,见解独到。
焦灼的关怀终有沉寂之日,冷静的思索却可源远流长。赵瑜对中国体育的是是非非经过一番认真采访,深入探究挖掘,结出自己理性思考之果――《强国梦》。它一反此前体育写作大唱赞歌或者只是揭露体育界黑幕不同,从举国体制给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带来的危机和忧患入手,列举一系列的相关事实和确切数据,对中国体育进行了反思,有一种推动中国体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使命感,其中渗透着的理性精神、冷静思考及批判力度让读者知道它会经得住时间的打磨。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说,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由此足见对比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正是通过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现状对比,总结出由于当时中国在体育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上存在的重大误区,进而形成了诸多非体育的观念:在浓烈政治功利观念与民族情结的支配下,将体育视为表达民族意志和国家强盛的符号,并因此构建出官办的、封闭的,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特征,以夺取金牌为目的的“一条龙”体育发展模式。
陈平原在《八十年代访谈录》中谈及20世纪80年代学者的共同点是:独立的思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跨越学科背景的表述。赵瑜就很有代表性,从《强国梦》中可感受到这种特点。该文分3个部分反思:“盛事?”、“超人?”、“强龙?”,分别思考举国体制下的荣耀成绩并非盛事,它危机重重;运动员和教练员不是超人,他们也会舞弊、贿赂、使用兴奋剂;中国也非体育强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严重滞后,群众身体素质也大幅下降。“盛事?”分为9小节,论述举国体制下的强烈民族色彩的体育迷、“一条龙”体制下“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管理体制、运动员文化水平的低下、运动员的退役问题、有技术没文化的“半拉人”、教练员训练的不科学不清醒、训练的急功近利、轻视科研、金牌背后的人才滞留等问题。“超人?”分为5个小节,论述了运动员爱的压抑、争夺金牌运动员、运动比赛中的种种作弊、公开的秘密兴奋剂、体坛上的复杂内耗、运动员的离国而去等问题。“强龙?”分为5小节,论述了群众体育落后、全民体育意识薄弱、学校体育的轻视、民众体质下降等问题。在这些危机面前,作者不禁呐喊:“我们发展体育运动的终极目的,究竟是夺取金牌,还是强化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
作者文风主要以庄重、沉稳而又富于哲理思辨的政论式叙述为主,这种20世纪80年代传记文学典型的叙述方式(又称“晓康体”),更能传达出客体的危急情形和创作主体的忧患意识,由此引发的反思才能更强烈,达到更能震撼人心的目的。论及畸形的体育迷时说:“体育本是一种充满了享受、充满了趣味、特殊的文化的高尚的和平的文明的产物,何以在他看来,竟成了某种敌对情绪的宣泄?”再如,在论及体育科研备受轻视时说“体育科研并不能直接产生金牌,搞体育科研必定要有一定的时间,咱先抓住了眼前这阵
子再说!这就是致使体育科研长期以来在中国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这些问题、这些反思都促使读者思考,进而达到顿悟之目的。
有人会说这种文章批判一切,却无丝毫建构,会导致人们形成一种虚无主义的观念。仔细想想,《强国梦》虽只破不立,没有给竞技体育开出一剂良方,但作者在许多人正处在自我陶醉之中和大多数人处在茫然之时,发出的时代呼声和激情呐喊,警醒世人、促人思考,就足够了。
作者尖锐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理性分析与深入思考,使体育当局对该文难以足够重视。再者,由于作者对体育界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比如在书中将增强人民体质和“为国争光”绝对地对立起来、把体育金牌平均化、对一些体育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入等等,影响了该文在体育学界的地位。
3 要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
问题提出来了,它们确实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所以赵瑜期待引起体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重视,进行深化改革,解决问题。但由于当时社会改革处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初期,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也掩盖了矛盾和危机,体育体制的改革未能引起体育界的足够重视。古希腊国王皮洛士曾于公元前208年在赫莱克来亚击败罗马的军队,然而自身伤亡极大,致使皮洛士说,再有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们势必全军覆没。智慧希腊人的箴言已经融入西方的语言中,“皮洛士的胜利”自然成为一句成语,意为代价巨大的胜利。体育金牌是我们所追求的,但不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部,我们不能为它牺牲太多。
22年过去了,书中涉及的不少问题已经解决或减轻,虽然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总体的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举国体制这块自留地依然存在,中国体育制度的重心依然放在极少数人的身上,在满足人民对体育的公共需求方面存在先天缺陷。该文揭露的许多问题反而随时展凸显出来,这也许就是今天人们阅读该文还怦然心动的缘故。
写完《马家军调查》后,赵瑜不再涉足体育。近期别人问及原因,他说,除了局部有些许改变外,体育界并无根本变化,甚至金牌战略更加加强。如高度激烈的竞争和高度功利性的结果追求造成运动员心态失衡乃至行为失范;职业化造成体育界的拜金主义和锦标主义盛行,从而给体育道德带来严峻挑战;过早专门化使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退役后生活难以得到应有的关照;职业体育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使运动员缺失团体乃至国家的荣誉感。一种对体育的失望、无奈之情跃然而出。
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中国体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让我想起马克斯・韦伯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价值理性的实现,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工具理性,而中国体育的发展是价值理性,中国体育的发展以竞技体育的发展为前提,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但目前现状是工具理性走向极端化,手段成了目的,举国体制的金牌指向,扭曲了体育发展的目的,把竞技体育的发展作为目的,中国体育的发展滞后,这必然导致中国体育的发展畸形。体育界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还是没有处理好中国体育发展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依然没有恢复价值理性的首要地位。
如何进行改革,才能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使学校体育及大众体育与其协调发展,这是《强国梦》留给我们的问题。以竞技体育的发展(工具理性)为前提带动中国体育的发展(价值理性),这是中国体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它事关中国体育的兴衰成败。改革者要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而不是全面否定举国体制――这如同在倒洗澡水的同时,不把婴儿一起倒掉。否则,这样的改革者和保守者持这样一个逻辑思维方式,实施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赵瑜,强国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4
[2]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355
[3]赵瑜,中国体育三部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488-491
[4]杨占平,赵瑜的报告文学:纪录时代要点[N],太原晚报,2009-4-27(2)
[5]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3―6
[6]《强国梦》――赵瑜和他的中国体育反思[N],南方都市报,2008,12-11(3)
[7]托克维尔[法],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
[8]胡小明,胡说体育文化[J],体育学刊,2010,17(3):1-4
[9]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33
[10]郑也夫,代价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55
[11]郑也夫,评刘鹏局长坚持举国体制说[EB/OL],http://blog.省略/zhengyefu
[12]狐鸣,建议停止“举国体制”的提法[J],体育学刊,2007,14(2):1-3
第7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体育竞技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通过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创造优异成绩、夺取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竞技体育具有游戏性、竞争性、规则性、危险性等特征,因而,在体育规则之内的合理而不可避免的伤害或致死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是合法的,并未造成社会危害结果,也不是故意为之的危害行为,对此刑法不能予以惩处。易言之,这些行为背后存在正当化事由,目前看来,被害人承诺则作为常见的免责情形可担当此重任,但需要严格把握承诺主题、承诺时间、承诺主体、承诺真实性、承诺表示和认识等方面。此外,如何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确证正当化事由的证明问题也是一个司法认定的难点,需要紧密集合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围绕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等予以展开。
1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刑事责任归责与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
1.1 我国当前规制体育竞技伤害行为宜秉承刑法谦抑精神
体育竞技冲突对公平竞争产生了严重破坏性,不仅包括体育竞技主体对体育规则的违反,甚至会导致竞技主体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和伤害。事实上,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发生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对抗性竞技体育活动中。然而,由于体育竞技领域素来有“行业自治”的传统,也即体育界行规的排斥和传统观念的限制[1],使得对该领域的法律介入,特别是刑事法律的介入存在很大的困难。一般而言,体育竞技中的恶意伤害行为,是指违反体育道德,超越体育内涵的故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的行为[2]。所以,体育竞技中的故意型伤害犯罪最为常见,如体育竞技比赛中,运动员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是可以构成犯罪的。但在竞技比赛中,过失型竞技伤害犯罪也客观存在[3],一般也仅限于重大过失的情形才作犯罪归责,轻微过失不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
在体育竞技伤害问题上,之所以法律难以有效介入,特别是将伤害行为入罪,是因为竞技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行为,参与竞技活动的运动员都是明知的。而且,在对抗型的竞技活动中,参与人员往往无法做到绝对有效的自我控制,误伤、正常的竞技伤害等时常发生。如果刑法统统加以规制,显然会阻碍体育竞技活动的长远发展,而对运动员的惩罚也不是公正的。所以,刑法应秉持谦抑精神[4],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刑法规制的对象,刑罚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加以适用,否则刑罚的公正性荡然无存。但是,关于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问题,刑法学界的关注并不多,与国外相比更是有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正当化事由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还没有很好地确立一种可将体育竞技伤害行为予以正当化的依据。
1.2 对域内外规制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理论的思考
在大陆法系的阶层式犯罪论体系中,对于体育竞技活动中所涉及的暴行、伤害等行为的正当化问题,有的观点放在推定承诺中加以探讨[5]。所谓“推定承诺”,是指虽然没有得到被害人现实的同意,但推定只要被害者知悉实情就能够得到同意而实施的行为。作为一种独立的阻却违法事由,其正当性根据通常有法益衡量说、社会的相当性说、被允许的危险说和紧急避险说。但是,也有将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暴行、伤害的正当化问题作为一种正当业务行为看待[6]。所谓“正当业务行为”,一般是指即使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但在社会上被认为是正当的业务上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中,正当业务行为往往基于被害者承诺说、社会相当性说和被允许的危险说等理论而被正当化。其中,被害人承诺说更为流行。应该说,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但是,刑法是一个地方性知识[7],在探究体育竞技活动的正当化问题时,更需要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本国的刑法理论加以分析,适当参考和借鉴域外理论。
在我国,对于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问题,有学者认为,体育竞技中的正当行为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相当性理论[8]。还有论者认为,对抗性竞技轻伤行为,可因被害人承诺而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非对抗性竞技伤亡行为,可因自赴风险而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对抗性竞技(重)伤亡行为,若未犯规,可因正当业务行为而阻却违法性;若犯规,仍可能因欠缺责任能力、故意过失或期待可能性而阻却、减轻责任[9]。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大陆法系的相关学说有着理论“近亲”关系,客观地讲均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未必完全合理。一般来说,对抗型的体育竞技活动是双方自愿参加的,即使竞技过程中出现了危险或威胁,只要在竞赛规则的允许范围内,都是合理且合法的行为,不具备实施正当防卫的各种前提条件。紧急避险往往针对第三方的合法利益,而体育竞技活动中的对抗双方才是利益关联主体,也往往缺乏启动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司法人员还可以考虑运用诸如社会主义道德、公序良俗、社会危害性理论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非法定的正当化根据[10]。但是,这些正当化依据毕竟缺乏一个事先法定的基本特征,而且可操作性、唯一性、统一性上均有不足,容易成为司法恣意和放纵犯罪的隐患。
1.3 被害人承诺理论是体育竞技伤害行为正当化的根据
一方面,将职业运动员的竞技行为视为正当业务行为是妥当的,但是,这同时也可能将非职业运动员排除在外,不利于全面保护体育竞技活动的安全。而且,对正当业务无行为进行无限制的扩张解释,也很可能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所以,正当业务行为不是最佳的选择。其实,在德日刑法理论中,针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被害人承诺理论的接受度比较高,其缘由在于被害人承诺理论的逻辑构成很符合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产生背景,即放弃权益与行为合法化的关联性问题。在我国,体育竞技伤害行为与被害人承诺理论之间有着天然的亲缘性,而被害人承诺理论也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中存在一席之位。凡是自愿参加体育竞技活动的个体,都对经济行为可能导致的风险与伤害等有着明确的主观认识,对于合理、合法范围内的彼此之间的竞技伤害结果,其实都是行业和法律之内默认和接受的常态现象。如果不符合主观罪过的基本条件,就不符合犯罪构成,也就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在此基础 上,由于推定的承诺一般归属于被害人承诺,是被害人承诺的一种特定情形,所以,单凭推定的承诺还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毕竟推定的承诺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局限性。然而,这同时也折射出被害人承诺理论用于阐释体育竞技伤害行为正当化的优势。最后,还需要区分一般正当化事由和具体正当化事由的正当化根据。如社会相当性学说认为,在历史形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内,被这种秩序所允许的行为(社会相当性行为)就是正当的。但是,社会相当性说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亦不宜作为体育竞技活动的正当化根据,而宜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正当化事由一般的理论基础。总之,从社会文化、理论认可度和司法实务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看,被害人承诺理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更能诠释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机理,而且不会打破现存刑法理论的基本框架。
而一旦锁定了被害人承诺理论是讨论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免责依据时,则应围绕承诺主题、承诺真实性、表示与认识、主体与时间而展开,具体而言:(1)体育竞技活动应加以广义理解。一般来说,体育竞技活动要具有正当性,就必须是没有违背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合法竞技活动。否则,非法的、地下的体育竞技活动,诸如“黑拳”、“地下赛车”等都不在此列。因此,这是适用被害人承诺的基本前提,因为刑法所保护的对象是合法的利益与正当的权益。那么,比赛是否必须经过国家或者有关体育组织确认的比赛项目从实际看,这种极端的要求又是不妥当的,容易导致刑事政策“疏而不严”。所以,比赛项目的认定标准是“体育竞技”而非“官方批准”,且不限于官方组织的体育竞技,民间自发组织或民间传统的体育竞技均在此列。(2)承诺的真实性。诚然,被害人承诺,就是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害人同意他人侵犯自己法益的情况,所以,经承诺的行为不违法。故此,承诺必须是出于承诺者内心自由的意思决定,没有受到任何强制、胁迫,否则,承诺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承诺必须具有任意性。如果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参加者是在受到人身威胁或恐吓的情况下参与竞技活动,则不能使用被害人承诺问题。而且,承诺必须是承诺者真实的意思,绝无戏言、玩笑、反悔等情形,否则,承诺也是无效的。这就是承诺的真实性问题,如果参加者仅仅是调侃戏言,或者说故意激怒其他参与者,也不能说具备真实性。而且,如果存在欺骗的情形而导致承诺者做出承诺,特别是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害结果的情况,一般也是无效的承诺。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存在分歧时,承诺的真实性需要通过相关证据加以证明。(3)承诺的表示与认识。一般而言,承诺者应该通过明示的方式向另一方运动员表示,以此表达承诺的真实性。但如果是体育竞技的常识、常情等共识性做法时,则可以通过默认的方式表示。因此,一般的承诺意思必须公开表示,而不能仅仅内存于行为人的意识中。而且,这种默认的表示方式符合社会一般常识、常情,否则,承诺也不能成立。与此同时,既然承诺是一种公开或默认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另一方运动员也就对明示的承诺是有所认识,这种认识一般是明知的,但是,也可以是应当知道的。这是因为,此时如果不存在对承诺的认识,则意味着缺乏主观上的正当化要素。而且,对于默认的承诺则可以没有明确的认识,但需要概况的认识。所谓概况的认识,就是对承诺的内容、性质和结果,具备行业内的通常竞技人员的风险认识。(4)承诺主体。一般而言,参赛运动员之外的人在赛场实施的伤害行为应排除在外。所以,只有运动员才是承诺者或加害人。当然,如果是由各自的经纪人或所在单位负责赛事,则经纪人和单位在获得运动员的同意下也可代为承诺。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形,因为当前的体育竞技活动更加市场化、商业化,但这也容易导致新的分歧,特别是利益冲突时。所以,往往还是要事先通过书面方式予以确认。而对于未成年运动员,经纪人或者监护人拥有相应的承诺权,但严重违背未成年运动员利益和危害生命健康的承诺无效。承诺一般是比较好理解的,但出于为未成年人“谋利”,却导致了事与愿违的风险。此时,目的正当性能否排除承诺上的瑕疵呢?对此,应该是有效的,毕竟对于任一方而言,基于第三人的公信力,不应承担承诺瑕疵上的责任,所以,承诺是有效的。(5)承诺时间。一般仅限于体育竞技活动之前,而且事前的承诺必须延伸到竞技活动开始之际。所以,事后的承诺无效。这是因为,事后的承诺无法割断侵害行为的法律性质。而且,由于承诺的具体情形是个别的,所以承诺的内容往往是概括的,无法做到绝对的明确。比如,竞技者的点头行为、竞技习俗中的邀约与承诺规则等,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承诺。
综上所述,刑法需要在适当的场合介入体育竞技活动,即使在对抗型竞技活动中出现了伤亡,也不能一味定罪处罚,而被害人承诺理论是较为理想的正当化根据。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严格把握被害人承诺的适用条件,而且,将来的刑事立法应加以明确的规定,以此确保罪刑法定原则得以落实。同时,被害人承诺作为一种正当化事由,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程序予以证明,方能发挥实质的作用。
2 体育竞技中正当化事由的刑事诉讼证明
正当化事由的出罪价值始终要落在诉讼程序上,从立案到审判整个诉讼阶段,尤其是审判环节,均是正当化事由发挥出罪作用的重要环节。所以,体育竞技活动的正当化事由诉讼证明问题是以被害人承诺为坐标,并以围绕被害人承诺事由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而展开的。而且,由于正当化事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所以,在讨论体育竞技活动中的被害人承诺的诉讼证明问题时,可以参用正当化事由诉讼证明的一般原理。
2.1 体育竞技中正当化事由的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是证据法的核心问题,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的规定,在公诉案件中,均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在自诉案件中,由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认定的认知模型,无罪推定原则要求控方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辩护人有辩护的权利,但是,却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证明有罪的责任始终由控方承担[ 提供论文写作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12]。然而,证明责任分配并不完全取决于实体法规定,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诸如程序正义、诉讼经济、刑事政策、实体法规范的建构方式[13]220-237。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即使新刑事诉讼法没有加以明文规定,但基于各种综合因素的考虑,可将部分或者局部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人一方,以求刑事案件“一边倒”的证明责任分配模式得以纠偏而均衡化。然而,由主张正当化事由的辩方承担举证责任不意味着要承担自证无罪的责任,反而是承担提供证据(线索)的举证责任。这里,不宜混淆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两个不同的概念。行为责任说认为,证明责任就是指提供证据这种行为的责任;结果责任说认为,证明责任是在案件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由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14]。目前,“双重含义说”在我国刑事诉讼学界更被认同,理论界也基本上区分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的规定应当是指证明责任,也即是一种需要达到证明标准的举证责任,否则便要承担相应的败诉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往往是由控方承担的。
在此基础上,检察机关应始终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也即不存在正当化事由(被害人承诺)。如果控方无法否定辩方所提出的辩护事由——被害人承诺,则法官要从内心确信被告人是有正当理由的,故此,也就不存在刑事归责的必要性[15]。详言之,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的规定,接受承诺的一方不承担自证无罪的责任。第5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据此,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仅由控方承担,而“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新规定,从反面有力地印证了辩方不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在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根据法律规定,可提出相应的辩护事由,并主张无罪或者减轻刑罚。从刑事司法实践看,正当化事由是主要的抗辩理由之一,是刑事证明对象的一种具体形式,直接影响定罪的结果。正当化事由作为一种典型的实体性事实[16],是诉讼证明环节需要认识的对象,是一种可以导致无罪和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消极事实,与控方积极有罪的证明相对抗。因此,当被告人提出正当化事由时,其所承担的是举证责任,而不是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不承担案件败诉的风险。而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独立提起诉讼,相当于控方当事人,扮演控诉职能,因而也就要承担证明责任,而不单是举证责任。如果自诉人无法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或有价值的证据线索,或者消极地履行提供证明责任,其诉讼主张不仅难以得到实现,而且还将面临败诉的风险。当然,被告人仅承担举证责任。其中,被告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此时,自诉和反诉也基本可以说成是一种公诉案件中的控辩关系,如正当化事由就是一种反诉理由。但是,由于自诉案件的反诉在本质上是被告人就自诉人控告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对自诉人的特别诉讼程序。
2.2 体育竞技中正当化事由的证明标准
通常而言,正当化事由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积极抗辩于激活正当化事由的辩护职能和出罪功能,否则,就削弱了辩方的力量。另一方面,控方反驳正当化事由时的证明标准。辩方提出正当化事由,控方一般应该会出于控诉职能加以反驳,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推翻。正当化事由属于定罪事实,发挥着消极的出罪作用。此时,针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而言,控方承担的是一种举证和说服责任,也即控方必须通过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具有可信度,以此否定辩方提出的正当化事由。否则,控方将承担其主张无法成立的刑事败诉风险。与此同时,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也明确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因而,无论如何, 控方都始终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所以,说服法官确信案件不存在正当化事由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被告人有罪,而法官则根据控方在庭审的举证、质证等活动最终确实是否有罪。因此,控方的证明标准应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标准,这样才能彰显出保障人权机能的同等武装理念。
参考文献:
[1] 莫洪宪,郭玉川.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入罪问题研究[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4):70-76.
[2] 石泉. 竞技体育活动中恶意伤害行为的刑法评价[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2):67-70.
[3] 康均心,谷筝.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初探[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1):115-120.
[4] 孙道萃. 反思刑法保障法[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20(5):86-93.
[5] 马克昌. 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6.
[6] 陈家林. 外国刑法通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332-333.
[7] 克利福德·吉尔兹.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 王海龙,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28.
[8] 黄京平,陈鹏展. 竞技行为正当化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6):27-35.
[9] 潘星丞. 体育竞技致损行为“排除犯罪性”事由[J].体育学刊,2010,17(4):13-18.
[10] 孙道萃. 犯罪构成与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契合:学说、视角、立场与路径[G]//刑法论丛.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8-31.
[11] 王政勋. 正当行为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52.
[12] 刘广三,吴秋元. 论刑事证明责任的性质及其运用[J]. 烟台大学学报,2011,24(4):18-24.
[13] 黄永. 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4] 何家弘,刘品新. 证据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90-291.
[15] 孙道萃. 论刑事责任归责体系的建构——兼及回应“刑事责任独立要件化”界说[J]. 福建法学,2012(2):26-31.
[16] 卞建林. 刑事证明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30-133.
第8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关键词】创新 拓展 休闲体育 市场
一、与竞技体育市场相比,休闲体育市场有显著的特点
体育市场包括竞技体育市场、休闲体育市场、体育投资市场、体育生产与经营市场、体育广告市场、体育市场等等。竞技体育是指参赛队和个人为了一定的荣誉和成绩而进行的竞技比赛体育。休闲体育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体育。休闲体育市场是指为了满足休闲体育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体育投资、体育用品生产、经营、体育产品广告、体育发行、休闲健身活动、体育服务等开发建设的市场。与竞技体育市场相比,休闲体育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大
第一,参与的人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人是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是受技术和年龄限制的,它的参与人是特定的,尤其是消费的主体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是人群的少数;而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参与的人数众多,不受技术和年龄的限制,有老、中、青、少、男、女等,社会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是人群的多数。
第二,市场需求大。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目的,概括地说,一是体育健身;二是体育娱乐;三是体育交往。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有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者的动机目的既有共同点也有爱好兴趣的不同,那么在休闲体育活动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在体育健身、娱乐、交往中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具有个性和多样性,而且会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增多,增大,由此会推动着把体育生产和经营事业做大,把休闲体育市场做大。
第三,涉及行业多,辐射范围大。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众多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们的吃、喝、玩、乐等物质、精神生活资料的需求,这就涉及到众多的从事体育器械、设施生产和服务行业,包括重工、轻工、机械、电子、建筑、服装、餐饮、住宿、旅游、交通、出版、文化等多个行业和经济领域,休闲体育经济辐射的范围很大。
2.前景好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志,这个指标指出了人们的经济收入用于食物的消费小于40%,相对地说,用于投资和精神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费用就相应的增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据有关方面统计,参加体育活动占人们精神活动的第三位,随着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更多,休闲体育市场的需求会不断的拓展;而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身经济条件的收入变化也能够支持人们进行精神文化娱乐和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我国的休闲体育市场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起步发展的。按照恩格尔理论和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实际情况,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3.效益高
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不仅会产生较大社会效益,而且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社会效益说,“通过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不仅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在目前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国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怎么样解决社会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怎么样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和条件,这不仅关系到失业人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通过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可以为解决再就业提供途径,使一部分人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从事体育器材、设备的生产,或从事体育商业经营,或从事体育休闲服务,或从事体育广告传媒等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从经济效益上说,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使一些企业、商家和个体经营户拓展了投资领域,从中获得商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拓宽投资领域,改变投资结构,使我们能利用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发展。
二、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
第一,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树立服务意识。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就是要拓宽体育消费领域,优化体育消费结构,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消费者是上帝,作为休闲体育市场的投资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服务者以及管理者,都要有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要把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者真正的当作主人,要为他们的需要着想,要为他们的吃、住、玩、乐着想,要为他们的安全着想,要使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休闲体育市场是他们休闲娱乐的乐园,是体育健身的好去处。
第二,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体育经济创新体系,支持体育经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体育经济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集聚,促进体育经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还要加快转变体育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经营结构、服务结构优化升级。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建设中,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体育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四,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体育经济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体育产品的品牌。
三、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对策
1.对于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国家和政府要制定出优惠政策,要拿出有力度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扶持办法和措施,招商引资,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休闲体育市场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是开发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重要力量,对他们的作用,既要肯定,又要引导。
2.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是与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因此,要用满腔热情的态度支持和扶植这个新生事物。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对于政府和管理部门说,既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又要有具体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在一些边缘地区建立区域间休闲体育市场也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嘉惠区域各方的利益。
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时,要防止一哄而起,一拥而上。如何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先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和步骤,逐步推行,逐步完善,使其科学发展。
3.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建设中,进行休闲体育器械、体育用品生产和经营者,必须本着对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坚决反对假冒伪劣的休闲体育器械和用品进入休闲体育市场,对此,有关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休闲体育商品和服务的监管力度,依据法律和监管条例,狠狠打击不法生产商和经营商违法行为。而且还要全面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职能,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进一步加大对休闲体育活动者的消费教育和指导的力度,健全消费教育的咨询服务体系,健全消费维权社会监督体系;
4.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进行休闲体育市场运作,必须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并通过他们来宣传和传授休闲体育活动的安全及专项体育活动的技能知识,使人们能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愉快的休闲体育活动,这样,也可以减少因盲知造成的安全伤害。
5.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也是推进公益性文化创新,增强公益性文化发展活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也是公益性文化建设,会使社会公益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建设中要注意结合各个地方的具体实际情况、客观环境和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建设,而且要体现出地方文化特点、区域文化特点、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历史公益性文化丰厚资源,让人民共享公益性文化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10-15.
[2]何慧娴.中国体育产业正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体育报,2003-2-29.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 2003-10-21.
第9篇:竞技体育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科技竞争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1、引言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证明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因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实现收益递增,最终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发展经济学认为科技进步已成为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因素[1]。
省份是个特殊规模的经济体,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已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共识,所以各省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就必然存在,同时科技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和制约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各省科技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与科技直接相关的各个方面,涉及科研人员、科研经费、专利数量、教育投入经费等因素。
而目前我国各省的科技投入如何?科技产出怎样?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如何?又是那些方面影响着科技竞争力?本文将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测度各省的科技竞争实力,有利于判断各省科技竞争力的走向,帮助各省了解本地区在科技实力方面的表现,找到本省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科技建设,为各省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以使其完成由粗放式产业向高新技术型产业的顺利转变。2、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
2.1科技竞争力的内涵
科技竞争力的内涵十分广泛,很难给其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对科技竞争力的相关理解: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MD)认为科技竞争力用以测度一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及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我国学者刘燕萍认为,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科技总量、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水平
与潜力的综合体现[2]
此外,赵彦云指出,从科技竞争力独立内涵意义上看,也就是狭义科技竞争力,包括:教育和科学的竞争基础、技术的竞争水平、R&D的竞争水平、科技人员的竞争水平、科技管理的竞争水平、科技体制和科技环境的竞争水平、知识产权的竞争水平[3]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研究,本文认为科技竞争力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以及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科技竞争力理解为在一定的科技支撑环境下聚类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活动,反映出科技投入、产出、科技潜力以及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水平,它体现了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2评价指标的筛选
国际上,对科技竞争力进行指标分析并做出系统评估最早始于美国,标志是1972年第一份《科学指标》的问世。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中,比较著名的有世界经济沦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他们对科技竞争力研究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从1989年起,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 每年发表一期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简称《洛桑报告》),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权威性的报告之一。它用300多项定量和定性指标对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每一参评国自身进行纵向比较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也为各国科技发展的变化勾勒了一幅立体的、动态的画面,因而一直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有的甚至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11]。
国内,《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年)提出了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科技投入水平(科技人力投入水平、科技财力投入水平和科技基础设施水平)、科技产出水平(专利产出水平、科技论文水平和科技英才水平)、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程度(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程度和环境保护水平)和科技潜力(教育潜力和科技素质基础)以及制度因素(如科技管理水平、科技体制和科技环境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五大类共40项指标。
综合各方面,参考多数文献,根据省域科技竞争力的定义,以及指标体系设计的客观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动态与静态结合原则、可行性原则,在本文,省际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金字塔构架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模块、九个要素、二十二个指标。(见表1)
表1省级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A1科技投入水
B1科技人力投入
R&D人员(万人年)
R&D科工(万人年)
R&D经费(亿元)
R&D经费占GDP的比重(%)
B2科技财力投入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亿元)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A2科技产出水
B3科技论文和专利
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篇)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件)
三种专利授权量(件)
B4技术市场
技术经济成交额(万元)
A3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B5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B6产业技术水平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份额(%)
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率(%)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份额(%)
B6环境治理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A4科技潜力
B8社会生活信息化
城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部)
邮电业务总量(亿元)
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
B9教育潜力
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年底总人口总数(%)